6月14日,市長盛蕾專題調研常州市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情況。她強調,全市上下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按照措施有力度、幫扶有溫度、覆蓋有廣度的原則,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多維度構建社會大救助體系,加快打造“常有眾扶”民生名片。
盛蕾先后來到鐘樓區永紅街道為民服務中心和五星街道勤業第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了解基層社會救助工作開展情況。永紅街道依托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平臺化運行機制,在為民服務中心開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救助事項“掌上辦”“網上辦”“一網通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慈善救助,依托社會工作服務站探索“物質+服務”救助新形式,為困難群眾提供物質幫扶、法律援助、心理咨詢、技能培訓等綜合服務。五星街道勤業第二社區著力打造“Q2有你”社會救助工作品牌,通過實施“助殘園藝社”“暖巢助老協會”“三色馬夾”“民生家園議事廳”“銀發互助社”“心靈茶吧”六大品牌服務行動,不斷凝聚困難幫扶“正能量”,織牢社會救助“一張網”。盛蕾指出,社會救助要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策靠前發力,優化辦事流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力量,更好凝聚救助合力。
盛蕾還來到市社會救助服務中心,詳細了解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和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功能。2014年,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通過定期核對、動態管理,極大提高了社會救助的精準度和公平性。在此基礎上,統籌打造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務平臺,推動救助業務申辦標準化,已實現14個部門33項救助事項“一門受理、一網通辦”。
在聽取常州市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情況匯報后,盛蕾指出,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社會公平,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網。各級各部門要格外關注關心關愛困難群眾,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加快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大救助體系。要厘清需求與供給的關系,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進一步提升政策的精準度和匹配度;厘清政策與政策的關系,加強各級各類政策的有效銜接,推動業務流程再優化再整合,形成工作閉環;厘清頂層與基層的關系,持續為基層明責減負、賦能增效;厘清智能與裁量的關系,讓政策執行更有力度、社會救助更有溫度;厘清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持續提升社會組織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更好撬動支點、打通堵點,加快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市領導夏思軍和市政府秘書長周承濤參加調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